Posts Tagged ‘ 出国 ’

KL a Glance

今天是农历大雪,我却一身夏装,这是我这辈子度过的最暖和的冬季了。

飞机降落到吉隆坡国际机场的时候,已经过了午夜时分。

在新加坡机场还能看到中文标识,而在吉隆坡机场,则只认得英文了。返回成都的飞机是下午6点,所以我还有很充分的时间可以在吉隆坡转转。现在是半夜时分,我不可能再去市区,于是首要任务是在机场找个地方过夜。我想到之前在网上查到的在吉隆坡机场的转机区有睡觉的地方,于是就打算去转机区看看。

穿过长长的航站楼长廊,来到了一个大厅,向右是一道很长的电梯,通往入境边检处,向左则是转机区。我拖着拉杆箱来到转机区入口,这里有一排安检,我担心进去之后就会出不来,就像在香港机场询问的那样。于是我就跟一位保安打招呼,这位保安是个高大健壮的马来西亚人,颇有些神似史泰龙。他问我有什么事。我问他如果我明天想进市区,现在可不可以进转机区呢。他说那可不行,你进来了就不能出去了。我说我只是想在里面找个地方睡觉,明天白天就进市区,不会停留很长时间。他问我你有机票吗。我马上把当天下午返回成都的机票拿给他看。他看完之后说,可是这里面没有睡觉的地方呀。我说没关系,我随便找个桌子趴着睡一觉就行。他说那好吧。就放我就来了。通过安检的时候,他又跟我说了一番话,但我实在听不懂他那马来西亚口音,只好请他再说一遍。他看上去也很无奈,就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们都有点听不懂对方的英语,不过这并不妨碍你可以在这儿呆一晚。我问他,那我明天还是从这个入口出来吗。他说是的。

进了转机区,我就开始寻找可以睡觉的地方,可是找来找去,机场中都只有扶手椅,这可没法睡觉,除非我坐着睡。我继续朝候机区的深处走去,路过一排排免税商店的柜台,此时各个柜台的营业员早已下班,这里只是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偶尔有几位保安走过,看上去都有些睡眼惺忪。整个机场没有几个人,显得空空荡荡的。

我想,这次出游我也算见识了各种各样的机场,有平易近人的,也有高端大气的,有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也有冷冷清清不见人影的。

我几乎把整个转机区逛了一遍,也没有找到可以睡觉的地方。吉隆坡机场的面积也确实够大,一条长廊走得我腿都快抽筋了还没到头。不知是为了省电还是什么,这里的步行电梯在晚上都没有开动。后来我绝望地发现,这里所有的椅子都是硬质的扶手椅,根本无法睡觉,那该怎么办呢……偶然之中,我发现机场的餐区有一排绿色的长条皮椅。如果是白天,这里肯定坐满了就餐的旅客,然而现在是午夜时分,这里空无一人。刚好,这个地方用来睡觉不错,而且没有任何人来打扰,员工都下班了,保安也不会在这里巡逻,真是个绝佳的过夜之处。于是,我把行李放在长椅的旁边,顺势躺下,定好了闹钟,就沉沉睡去了。

一觉醒来,已是早上7点钟,我起身后发现,身边的长椅上还躺着另外几位旅客,看来这儿的确是这个机场的风水宝地啊。

这是我第一次在机场过夜,既然我能在吉隆坡机场这样的廉价航空机场过夜,那么以后在其他机场过夜应该也不在话下。其实我这次旅途还有一个目的,或者说是一个测试,就是看看究竟能以多节俭的方式来进行跨国旅行。难得出来一趟,我要把有可能遇上的情况都模拟一遍,这样以后自己再出来,就有这方面的经验了。对于穷游一族来说,机场过夜无疑是蛮重要的一环,靠这一招就可以省下不少时间和金钱。这样只要再好好利用公共交通和提前预订机票,其实出国游也可以做到很便宜。如此一来,经济上的负担就会大大减小,得以出行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无疑是个非常有价值的个人经验。

接下来,我就要动身去吉隆坡市区逛逛了。

我再次从那个安检门出来,并没有看到那位保安大哥,但是另一位保安则放我出行。出了转机区,接下来就要去办理入关手续。马来西亚对中国护照是过境免签,我刚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直接来到边检处。

海关的工作人员看了我的护照和机票后,说办理过境签需要在另一个柜台,然后将我领到不远处的另一个边检柜台。边检员看了一下我的护照,然后叫我把双手食指放在指纹扫描仪上扫了一下,并没有再说什么,我也没有填任何入境申请卡,就直接通关了。接下来的行李安检也非常简单,感觉跟国内的火车站安检差不多。就这样,我极其顺当地踏上了马来西亚的土地。

过关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兑换钞票,我在机场的一家货币兑换点换了100新元的马来西亚币。后来我才发现,在机场兑换钞票是多么的不划算,当时兑换点的汇率是二点几,可是后来回国后一查,当月新加坡元兑换马币的汇率是三左右,还好我兑换的不算很多,不然就亏大了。接下来我就去找机场快线。由于当天下午就要赶回来乘机,能在市区待的时间也并不是很长,这样就必须搭乘最快的交通工具。买了当日的往返票后,我就顺着指示来到了列车月台,这个月台修得非常简陋,感觉似乎是还没完工的样子。

来到了马来西亚的土地,也感受到了与在新加坡不同的异国风情,这里看不到太多的华人面孔,基本上都是马来人,女性都会裹着头巾,但是并不显得单调,头巾的样式五颜六色风格各异,颇为时尚。

坐上列车后,就一路飞速驶往吉隆坡中央车站了。在吉隆坡的机场和列车上面,经常会看到很多国内IT厂商的广告。如OPPO、中兴和华为等,大多数是智能手机——可见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近几年在东南亚的势头之猛。透过列车的车窗,我发现吉隆坡的风光也是非常漂亮,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的田野看上去也很广阔。

吉隆坡中央车站其实离市区中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一开始以为坐公交车应该就能很快到达,幸好后来看了之前预先下载的电子地图,才发现还是坐地铁来得更快。

来到地铁站后,我直接查KLCC站,也就是吉隆坡双子塔所在地,很快找到一条直达路线,然后跑去自动售票机排队。结果轮到我时,发现它不能识别我塞进去的纸币。我不知道怎么回事,于是询问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她无可奈何地说,这台机器现在「生气」了。好吧……

于是我又换了一台机器,这次比较顺利地买到票。吉隆坡地铁的车票是一个蓝色的塑料IC硬币。进站的时候,先用这枚IC硬币在入口处刷一下,闸门就会自动打开;出站的时候,再把这枚「硬币」投进硬币孔中即可。这种地铁票还是头一次见到,显得小巧玲珑,颇为可爱。

列车有很大一部分路段是行驶在地面之上,于是我得以看到吉隆坡的市貌。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是该国最现代化的城市。第一眼看上去也跟中国的一线城市差不多,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

对比吉隆坡和新加坡,这两个地方同样是热带都市,感觉差距还是蛮大的,新加坡的绿化面积非常大,道路两边都种满了植被,整个城市也显得非常干净整洁,不愧「花园城市」的美誉;吉隆坡则稍显杂乱一些,绿化植被也没有那么多,道路上面时不时还能看到一些烟头。所以,一座城市的样貌和质量是和管理水平分不开的。不过整体上来说,吉隆坡的环境还是非常之好,空气清洁、阳光明媚,如果忽略它的炎热的话,这里会是一座非常令人愉悦的城市。

出了KLCC地铁站后,吉隆坡的这种炎热就铺天盖地地袭来。这是吉隆坡的中心地带,由于双子塔是本地最高建筑,所以我没有走多远就看到了它的身影。然后接下来的行程就是一路朝它走去。

经过一座天桥时,在上面还看到流浪者居住的痕迹。走过人行道,各种小商小贩也很多,还有修自行车的、修皮鞋的。快接近双子塔的时候,我已经被晒得不行了,恰好此时,路边有一辆贩卖果汁的冷饮车,居然免费提供果汁品尝,于是我毫不客气地端起一杯喝了,营业员看我很是享受的样子,问我要不要再来一杯。我说不了非常感谢。继续向前走,没多久就来到了双子塔的脚下。

这座双峰塔算是吉隆坡的标志性建筑了。两座颇有些哥特风格的塔楼拔地而起,在近处仰望,更有一种压迫感,非常雄伟壮观。两座塔楼的中间位置有一条通道相连,可以想象,如果站在那条通道中向下面观看,一定相当刺激。

双子塔下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停着几辆救护车,四周也拦了起来,不让路人靠近。于是我就绕着塔身逛。这种高层建筑总是会给人一种错觉,由于它很高,就显得瘦,让你误以为它的占地面积不大。其实真走起来绕着它转一圈,还是要花去不少时间。

我绕到双子塔的背后,发现在这里还有一个公园,里面的树木很多,我就打算进去逛一逛,公园里的游客不少,有当地学生、职员,还有不少外国游客。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公园内还免费派发瓶装水和面包。可能是由于吉隆坡的天气过于炎热,为了防止发生中暑,政府免费提供给民众饮用水和面包。我毫不客气地领了一份,也算享受了一下吉隆坡市政的福利。

从公园出来以后,我就打算返回机场了。因为昨天在新加坡机场的遭遇,我觉得还是把时间留得充裕一些更好。于是我再次回到KLCC地铁站,搭乘地铁回到中央车站。又用同一张机场快线的票搭乘列车返回了吉隆坡机场。

在返回机场的快线上,我看到一路上非常漂亮的午后风景,阳光白云与远处的田野交织在一起,异常美丽,于是我就举着相机,隔着列车的车窗一路狂拍。列车奔驰的速度很快,所以我拍糊的片子也很多,就不断的删除,再拍。不经意间耗费了很多电力,为我后来在飞机上由于电量耗尽而无法拍到漂亮的云团埋下了伏笔。

回到机场后,我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行李超重的问题。由于我购买的是亚航联程机票,所以现在已经不可能再补购行李加重服务,只能像昨天那样碰运气了。

我先去办理出关手续。边检处的队伍排得很长,目测大多数都是游客,在另一支队伍中还有两位僧人。好在出关手续办得很快,我发现马来西亚对边检的管控实在是非常之松,出关入关的手续也非常简洁,毫不拖泥带水。

出关之后,我先查看大屏幕上的登机指示,顺着指示,找到了我的登机口。然后接下来很关键的一项任务就是查看登机安检是如何进行的,其实我在早上起来之后,就首先想到这件事情,于是就跑到最近的一处登机安检处,看看吉隆坡机场是如何进行安检的。我发现似乎他们并没有刻意检查行李的重量,与其他机场一样,只检查是否有危险品。

现在,我又专门跑到我要经过的机场安检附近,仔细观察他们如何检查行李,也没有发现重量检查这个环节,于是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不少。赶早不赶晚,我不想再等登机前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安检了,于是就早早地拖着行李通过安检。果然比较顺利,没有检查重量!

接下来也会比较顺利吧,我这样想着,就进入了候机大厅。为了万无一失,我又专门挑了几个登机口,看看是否会在登机前再次检查行李重量,发现也没有这个环节。看来我这次出行的好运气将伴随始终了。

走在吉隆坡机场的登机长廊上,刚好下午的阳光透过长廊的落地玻璃照进来,分外漂亮,于是我又在这里拍了好多张照片。透过走廊的玻璃,我能看到外面的停机坪上停满了亚航鲜红色涂装的飞机,这里果然是亚航的主场啊。

拖着行李箱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终于来到D7 326航班的登机口。由于时间充沛,我就找了一把椅子坐下来,把手机和相机中的照片通通导进电脑里。这次出行拍的照片相当多,估计回国后要整理好长一段时间了。

很快候机的乘客渐渐多了起来,这里大部分都是来马来西亚旅游的国内游客,具体到这架航班则是四川游客居多。这时有一位大叔来到航班候机室外面,抱怨走廊里面的椅子不够多,想提前进入候机室,然而检票时间还没有到,门依然关闭着。他推了一下门,发现门可以推开,于是就说,我们先进来等着吧。人们随声附和,于是众人一窝蜂就涌进候机室。过了一段时间终于要登机了,工作人员又不得不请他们再从候机室里面出来排队。于是大家又不情愿地出来排成长队,开始检票。

在这个环节,我已经不太担心我的行李重量问题,但为了稳妥起见,我还是站得靠后一些,观察一下前方的乘客是否会称量行李重量——然而并没有。检票顺利通过之后,就进入了航班候机区,这是登机前的最后一站。我的心里算是比较踏实了,在等待登机的时间内,我又隔着候机区的玻璃落地窗,拍了很多我即将登上回国的飞机的照片。终于到了登机的时刻,大家再次排成长队,进入登机走廊。等亚航的空姐对我们说「欢迎光临」的时候,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这次我没有再找错自己的位置。亚航的飞机非常整洁干净,布置得也很有条理,与国泰的航班形成鲜明对比。六点十五分,飞机准时起飞,离开了吉隆坡。

当飞机穿出云层之后,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在清晨坐过飞机,在夜晚坐过飞机,在正午坐过飞机,却没有在傍晚坐过飞机,我没有想到,傍晚的高空会如此美丽。团团云朵白得像不是真的一样,太阳在远方发着橘红色的光,整个天空美丽得就像一幅油画。

我拿起相机开始抓拍,结果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刚拍了两张,电池就报警,第三张刚处理了一半就警告电量耗尽,自动关机。怎么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罢工!我连忙再次开机,按下快门,可一张照片还没处理完,又再次电量耗尽自动关机。我开始后悔之前没有好好规划电量使用,导致现在最需要用到它的时候,电池却没电了。没办法,只好用手机代替了。好在飞机已经升空,空乘也允许手机的使用。

我一边贪婪地看着这美景,一边用手机贴着舷窗录像。从天空看去,云好像是分层立体的,最上面的云层像轻纱一样,再下面一点的则一缕一缕的,再往下面一点的则是一团一团的。云朵连着云朵,被气流吹成各式各样怪异的图形。我以前在书上常读到什么「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现在眼前这一片夕阳和云彩,不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么。

半个小时后,天空渐渐变暗,就要进入黑夜了。飞机开始跨越一片海峡,此时最后一片余晖从下面划过,阳光没入云层的深处,坠入地平线的下方。很快眼前便只剩下漆黑的夜空,以及机翼顶端闪烁的灯光。

我和邻座的旅客攀谈起来,问他们是否来成都游玩。对方说也不全是,他们这是第二次来成都,其中一位是吉隆坡当地一所小学的老师,这所小学跟成都的一所小学建立了兄弟学校关系,定期会派老师带领学生互相访问游学,她说这次就是带领一帮学生过来交流。

我问她是否是国内过去的移民呢,为何普通话说得这么好。她笑笑说,自己是华裔,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而且是第三代华裔,她爷爷那一辈移民去的马来西亚。她说其实大多数马来西亚华裔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这要归功于马来西亚比较宽松的民族政策,第一语言确保马来西亚语,第二语言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民族任意选择,而且华人可以把自己的孩子从小送往华语学校接受中文教育,这在马来西亚是合法的,因此很多华人家庭都会把小孩子送往华文学校,在这一点上,马来西亚政府跟新加坡政府的政策简直是如出一辙。

吃过晚饭之后,倦意渐渐袭来,我便靠着座椅睡去了。

再次醒来的时候,飞机已经飞临成都平原上空,透过机窗往下看,成都市的样子与夜空中的新加坡完全不同,尽管这两座城市都是在夜间抵达,在这里却完全看不到新加坡那种玲珑剔透的璀璨画面,虽然整个大地也有很多灯光,但仿佛是隔着一层毛玻璃,昏昏沉沉,模糊不清,我不知道带给人这种毛玻璃视感的,是否是近来日趋严重的雾霾。

很快飞机就开始盘旋着陆,机长开始报告当地的天气情况,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又再次回到了寒冷的冬季。

飞机停稳后,所有乘客便鱼贯而出。一离开机舱就能感到一股寒气袭来,尽管机场开着暖气,可这股寒冷依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我下了飞机后第一时间给家人报了平安,让他们不要牵挂。

接下来就是办理入关手续了,中国海关处的边检队伍排得非常长,看来现在出国游的是越来越多了。在边检处的最左边,有一个特殊通道写着「自助边检」,我跟另外几位乘客研究了一下这个自助通道如何运作,但试了几次都没有通行成功。后来一位工作人员警告我们说,这个系统还没有开始运行,让我们去人工通道接着排队。既然没有运行,为何不贴个通告呢,让人白浪费那么多时间。还好边检的效率不算低,边检官拿过我的护照,翻到最后一页,在一周之前盖的那个出境章的下面,又盖上了一个入境章。

过了边检,没走多远就是海关,在这里遇到了一家人,拖着几米高的行李,像是搬家一般,海关处工作人员叫他们先在一旁等着,因为这坨行李实在太高,过不了安检机。

通过海关检查后,我就算正式入关了,又再次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重返双流机场T1航站楼,在出口处,会有一堆人围上来问你要不要打出租,由于这时候已经是晚上11点多,不可能再有公共交通。我问了一位出租车司机从这里开往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的价钱,对方要160,我一想还是作罢。其实,这时我完全可以坐上这辆车返回学校,反正最终学校财务处都会报销,但我就是不想这么做,感觉花这笔冤枉钱不值得。于是我就联系几天前送我到机场的司机师傅,问他方不方便接我回学校。那位师傅很爽快地答应了,叫我在T1航站楼的二楼候机厅等他一段时间。我说你不用开太快,我不赶时间。

再次回到T1航站楼候机大厅,依然像我来的那天一般冷清,只有国际航班的一侧有几队将要登机的游客。我在机场到处逛了几圈,故地重游,颇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慨。

从机场开往学校的路上车辆很少,交通非常顺畅,我们半个小时就到了学校。重新踏进学校的大门,走在校园的路上,心里莫名升起一股不真实感——我真的去了新加坡么,还逛了这么一大圈。

现在想来,完全不敢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我不但见识了心中所期许的那些事物,甚至还远远收获了想象之外的东西。其实这趟旅途本身就是我最大的收获,如果说它改变了我什么的话,那就是更加坚定了我要出去看一看的决心。

最后,用一句无数人说过的话为这次出行结尾吧——这趟新加坡之旅,我将永生难忘。

SG Day 6

今天我就要离开新加坡了。

临走之前,我还想再去南洋理工看一看。毕竟那天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未能真正一睹南洋理工的全貌。

早上起来得有点晚,由于昨天在小印度耽搁的时间太久,半夜3点多才回到酒店,导致起床之后依然头有些昏沉,看来以后旅途不管时间再紧,也要保证休息时间。起床后,随便洗涮了一下,就开始着手收拾行李。

一会儿功夫就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无论我怎样压缩空间,还是有行李放不下。看来昨晚不该在超市买太多带包装盒的东西。为了节省空间,我把茶包拆开来分散塞到小箱子的缝隙中。整来整去,最终还是有一包烤吐司放不下,看来只好登机之前把它解决掉了。

所有行李收拾停当后,我又再次环顾了一遍这间住了5天的房间,已经有些熟悉的感觉了——但始终我只是个过客。带上房门后,去大堂办理退房手续,时间恰好是中午12点。

手续办妥后,我问服务生能否借用一下打印机打印机票,他非常热心地带我进入文印室帮我打开电脑(只是这电脑的启动时间着实有点久,估计是太久没整理过系统了)。我把已经办理好在线值机的亚航机票打印了出来——事后发现,多亏了提前在网上办理了登机手续,才得以避免可能发生的一大笔罚单,因为我的行李已经远远超重了,而现在的我还毫不知情。

从酒店出来后,天空开始下起了雨,但不是很大。这几日的经历已经让我对新加坡每天下午的阵雨见怪不怪了。我轻车熟路地找到地铁站,一路坐到市政厅,换乘东西线。接着就是漫长的乘车。由于有降雨,今天的云层也比较厚,看上去非常漂亮。列车跃出地面后,我就盯着窗外的风景一路欣赏。

终于到了先锋站,下车后,我开始寻找之前在谷歌地图上搜到的公交站。上面标注的公交站名是以某个组屋编号为名称的,我之前担心组屋的楼号牌会很难找,不曾想一抬头就看到那个数字。原来每栋组屋的编号会以一巨大的字形印在大楼顶部醒目的位置,这个楼号的颜色也与墙体本身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于是我很顺利地就找到了去往南洋理工的公交车站。车站附近有许多临街的小摊铺、小饭馆,这里吃饭的人非常多,我想到现在恰好是饭点。之前听人说起,新加坡人都不喜欢在家做饭吃,都在外面吃饭,果然一眼看去男女老少都有。

上了车后,没过几站就进入了南洋理工的校园范围,南洋理工的校名刻在一块长条石上,放置在一块草坪中,显得有点不起眼,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校园,并不存在一个围墙将校园和街市隔离开,公交车也可以在校园内穿梭。

下车后开始犯难,我怎样才能联系上黄同学呢?上午在酒店有wifi信号的时候在微信上联系他,可是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出了酒店我的手机就上不了网了。这时我看到南洋理工校内公交站牌上面有「免费wifi」的字样,于是我拦住一位同学,问他如何登录wifi。他问我是南洋理工的学生吗。我说不是。他说那就不行了,必须有南洋理工的学生账号才能登录免费wifi。

这下怎么办呢,好在我对道路的记忆还比较清晰,上次来就是从这里进入的,于是按图索骥,循着记忆往他宿舍楼的方向走。然而这几栋建筑有些过于相似,我走到一栋建筑下面试了一下,门拉不开,看来是需要用学生卡才能刷开。没办法,我又拦住一位同学,问他电子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是否住在这栋楼上面。他说他也不清楚,让我去院系大楼问问。恰好此时,一个人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正好是黄同学!怎么这么巧?他说他今天去帮一位同学搬家,没有时间招呼我了。我说那没有关系,我把带不走的东西留给你之后自己去逛就可以了。他上楼放好之后下来,我们简单聊了几句,就互道告别了。

在南洋理工的校园内行走,天渐渐变得晴朗起来,阳光无所忌惮地直射在路面上,晒得人有些受不了。我拖着一只行李箱走了一段路,实在有点扛不住这热带的狂烈日光浴。这儿的天气变化的确有点快,刚刚还在下雨,说晴就晴,一晴就是暴晒。不过如果忽略这种炎热的话,单看头顶朵朵飘散的白云和湛蓝湛蓝的天空,还是非常漂亮的。

终于我走到一处林荫道下,这条道路似乎是专门为慢跑者准备的,从头到尾都用塑胶铺成,每隔几十米还有一些运动方面的建议告示,很是贴心。我边走边拍,觉得南洋理工的校园的确非常美丽,只要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体感温度也不会太高。

往前走了一段路,发现了一个校园公交站,就在这里坐着休息了一会儿。环视公交站,在告示牌上发现了环校园班车的信息,于是我打算这里等班车,然后坐班车把整个校园游览一番。

就在我等班车的时候,雨突然下了起来,而且是很大的雨,就像天空突然漏了一般,几乎成了雨瀑,哗啦哗啦地下。这就是热带海洋性气候,雨说来就来,一来就是暴雨。不远处的路口,两位印度小哥正在拦一辆出租车,看样子是一位同学送另一位同学走。就在装行李的当口,也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两人全都被淋成了落汤鸡。这雨下得异常生猛,好在我躲在车站的宽大着雨棚内,得以幸免于难。

等了大约20多分钟,一辆白色的大巴从远处开来。上面印着校园班车运行标志。停稳后,我快步冲进车厢。也就两秒钟的功夫,也被狠狠淋了一下。我在车厢后部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雨水冲刷着整个车体,玻璃窗外面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了。车子开动后,我就坐在车里,一边欣赏雨中的校园风景——其实雨这么大也欣赏不到什么——一边等待雨停。车子向山上开去的时候,我注意到,南洋理工的排水设施非常完善,很多地方都修有排水渠,一系列排水渠从小到大,头尾相接,把各处的积水顺畅地送到排水沟里去。现在雨下得正大,排水渠中的水也波涛汹涌地往山下奔涌。

车子很快绕着校园开了大半圈,雨依然没有减小的意思。我注意到司机只管开车,站台有人等车就停,或者有人要下车的话就提前按一下座位上方的按钮,司机就会把门打开。似乎乘客坐多久他并不介意。这样挺好,我就坐在车上耐心等雨停吧。于是我坐在南洋理工的校园班车内足足绕了校园有三圈。

雨渐渐变小了。最终,我在校园中部的一站下了车。下车后,没有走多远就到了前天晚上黄同学提起的「小笼包楼」。我那天就好奇这栋楼是做什么用的,今天正好进去看看。走到近处一瞧,楼牌上面写着一个单词,意思是鸟笼。为何叫这个名字呢?我带着好奇,进到这栋建筑里面。原来里面是个镂空的结构,内部空间很大。仔细看去,有点像公寓一样的地方或是校园宾馆(后来我才知道这栋建筑是南洋理工今年新建的综合教学楼)。由于是周末,这里几乎没有人。一楼有两家商铺,门上贴着海报介绍学生的创业项目,原来这是学生开的商店。时间有限,我逗留了片刻就离开了。

往前又走不远,就到了古色古香的华裔馆。华裔馆原先是南洋大学的行政楼,现在则成了纪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建的博物馆。南洋理工大学的前身叫做南洋大学(后来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由实业家陈六使创建,这座华裔馆内,正中央位置就放置着陈六使的半身铜像。在大厅的一侧,有着若干大型展板,第一块写着「何谓华人?」。华裔馆同时也是一座图书馆,藏着不少书籍。可惜由于是周末没有开放,我只能在外面遥望一下。

由于时间真的有限,我也只能走马观花地欣赏一下南洋理工的白天风光,匆匆看一看南洋理工的别致样貌,希望将来有缘还能再来吧。

是时候赶往机场了,我找到公交站,坐上了去往地铁站的巴士。

半小时后,又重新搭上东西线的地铁。这一次,是从几乎最西边的站一直坐到最东边的终点。列车经过不同的地区,有时候车厢里面马来人多一些,有时候车厢里面印度人多一些。不同的人,来来往往、上上下下,呈现出一番奇特的异国风貌。

在后半程的车上,我还看到了一位新加坡的军人。他不知是休假还是退伍,身着一身迷彩戎装,个子瘦高瘦高,脸庞黑黑的,有些像马来人。军服上衣的口袋上面印着他的名字。这位大兵还戴着一副眼镜,显得颇为斯文,一路都在悠闲地玩着手机。

在换乘机场支线的路程上,上来一位裹着头巾的年轻妈妈,领着一个分外活泼的小女孩,不知道小姑娘是不是头一次去机场,在车厢里欢蹦乱跳,开心得不得了,还拉着车厢立柱不停地转圆圈,简直闲不下来。

列车终于抵达樟宜机场站台。我来到售票亭,请售票员把我的公交卡退掉,售票员大叔很麻利地办完,然后把剩余的零钱找给我。我之前看网上说的ezlink卡不退工本费,于是就问那位大叔可否也把卡退给我。他说卡已经没用了。我说,想留着它做个纪念。

出了地铁站,上电梯进入机场候机大厅,由于我已经在网上办理了AK 722航班的值机手续,所以现在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需要操心的了。我也不托运行李,下面只等着办理离境手续,然后就是检票登机。当时心情很是轻松,打算把大名鼎鼎的樟宜机场三个航站楼都逛一遍。

闲逛途中,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亚航的网站上说明行李限重貌似是7公斤,我的行李到底有多重呢?不得不承认我对重量的迟钝是多么的不可救药。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行李不会超过7公斤,所以一直没有把这当回事儿,现在临上飞机了才想起这茬儿。我找了一个机场的工作人员,打听到行李称重的地方。当我把行李箱放上电子秤时,两眼一跌,居然显示着17KG,足足超重了10公斤!当把书包也放上后,重量又多了8公斤,加在一起一共超了两倍多的重量……当时我就傻眼了。

我想到亚航网站上似乎有加购行李配额的服务,不知现在还来得及来不及。于是赶紧找工作人员要来机场wifi的登录账号和密码。连接wifi时也出了一个小岔子,居然在候机大厅一直都连不上,工作人员的解释是,由于旅客太多,公共wifi的信号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相对来说一楼的信号会稍微好一些。于是我又跑到一楼,发现还是不容易连上,或者手机可以连上而电脑却连不上。找到服务台,跟一位马来裔的工作人员研究了半天,才终于将我的笔记本连上wifi。只可惜那时候已经太迟了,亚航的规定是最迟飞机起飞前4小时可以在网上购买行李加重手续,很不幸,现在离这个最后期限刚好过去半个小时……

那该怎么办呢?我疯狂地在网上搜索解决方法,可惜对于这种情况,毫无办法,也就是说一旦被查出来,必然会有严格的罚款,而罚款的金额也很夸张,仅仅从新加坡到吉隆坡这一段,每公斤就要罚款23新元,我算了一下,我这坨行李要罚款将近1900元,这还只是第一段航程!

我越想越恐慌,但也没有办法。事已至此,我绝望地发现目前唯一能做的补救措施只有扔东西了——把没用的、不值钱的、不重要的东西,能扔的都扔掉,尽量减重。于是我又把行李折腾了一番,扔掉了一双鞋一条裤子,还有一些从会场带来的纸质资料——那是相当地占重量。还有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包括一些吃的喝的、从国内带来的一些工具类的东西,统统扔在了新加坡樟宜机场的垃圾桶内。剩下的都是不能扔的东西,比如带给亲友的伴手礼,或是一些必须的资料证件。即使只有这些东西,还是远远超重,但我已经没有办法了,只好硬着头皮去检票。真要罚,那就罚吧,权当买个教训。

为了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我早早地就去办理出关手续。由于不托运行李,我无需去航空公司的柜台办理值机,直接拿着从酒店打印的登机牌就去边检了。

我把护照,签证,登机牌和机票一并递给边检员。他问我入境单的副联在哪里。我突然想起我把所有的票据都放在了一个小包里,于是把那个小包取出来,拿出一把票据一张一张翻着看。边检员说让我来吧,然后他很敏捷地从这一堆票据当中抽出了那张入境单副联。接下来的手续很快就办完了,我顺利通过边检。然后是不很严格的安检,过了这一关后,就进入了国际班机候机区。

在出关的流程中,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到底在哪一个环节才会称量我的行李重量,并以此为依据而罚款呢?我早早来到登机口,仔细观察了一下其他进行中的登机情况,发现在进入班机候机室前,会有两三个工作人员检查登机牌和护照等必要证件,此外就是相当严格的登机安检,那台检查危险品的安检机本身应该也有称重功能吧,不知是否就在这个环节检查行李重量。我心里带着这样的疑问,忐忑不安地坐在登机口旁边的座椅上。此时我已经完全没有心思再去欣赏樟宜机场,只是在心里盘算,如果被查出行李超重的话,我该怎么办。同时不断在网上搜索各种帖子,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认栽赔钱了,这毕竟是航空公司的明文规定,谁让自己没有仔细看,谁让自己对重量如此迟钝呢。

终于开始检票进候机室了。我故意往队伍后面站了站,然后观察前面的人是如何通关的,发现跟我之前在其他登机口看到的情况一样,安检非常严格,却进行得有条不紊。但似乎还没有发现前面哪个旅客被查出来行李超重。

轮到我了。为了再进一步减少行李重量,我事先把充电宝、电池等密度大的玩意尽量塞到衣兜里(为了多塞东西,我还穿上了两件外套)。我将笔记本电脑取出来和手机相机单独放到一个托盘内,行李箱和书包紧挨着托盘一并送入安检机。搜身安检时,安检员摸到我裤兜内的电池盒,问我这是什么,我说是相机电池,并且取出来给他看了看。他看后说没问题,就放行了。我来到安检机的另一端,我的行李已经堆在那里,我故作镇静地取下自己的行李,把电脑重新塞进书包,期间并没有一个工作人员过来告诉我行李超重了。

收拾妥当后,我拿着机票和护照走向几米外的候机室入口,心里怦怦地跳。谁知一位亚航工作人员快速查看了一下机票,就挥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让我进去了,再没有其他的检查手续。我拖着行李箱背着书包大步走进候机室,心想难道是我运气好吗。

如果之前的环节都通过了,接下来唯一有可能检查行李的地方就是登机门了。我现在自己也觉得那种可能性很低——那么就是说我逃过一劫了吗,我还是有点不太相信。但进了候机室,心里好歹踏实了一点儿。这一天的体力消耗加上在机场的精神压力,让我有点困倦,于是我找到一个边角的座位坐了下来,定了个闹钟,靠在座椅上面小睡了一会儿。

终于到了登机的时刻。我跟着队伍渐渐走进登机走廊,队伍慢慢地往前移动,与以往的登机程序别无二致。直到我终于走进了机舱口,找到座位坐了下来,我终于确信这次的确是我走大运了!看来网上提前办理值机手续并且不托运行李真是冥冥之中最正确的选择。我开始觉得,这次自己来新加坡开会,简直是各个环节都能遇到好运气。

亚航飞机的冷气开得比国泰的还要足,抬起头就能看到出风口有阵阵冷气往外面吹着。我穿着长袖外套还觉得很冷,而旁边的马来小姑娘居然身着短袖短裤跟没事人似的,可能是他们早已习惯室内冷气的温度了吧。我在新加坡这几天,一直无法理解在这么一个炎热的地方,为何把空调温度开得那么低,室内外温差搞得那么大,他们进进出出会感觉舒服吗。这个疑问一直保留到我回国,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解答,原来这种做法是为了节能,很有些违背直觉。

很快飞机就起飞了。我没有再去看空姐所做的安全示范,而是转过头去看着机窗外面渐渐变远的樟宜机场,以及整个新加坡璀璨的灯光街道。飞机快速地爬升,这座干净整洁的城市,也一点一点变成了棋盘一般的光斑大地,变成了黑色幕布上的闪动火光——正如我一周前抵达这里的那晚一样。那天夜幕中美妙的图像所逐次呈现出来的细节,在今晚又开始渐渐消退,重新变成了简单抽象的光斑和线条。

新加坡,谢谢你这几日的热情款待,如果有缘,他日再见吧。

我轻轻向身后这座渐行渐远的城市挥了挥手,心中百感万千,任由飞机带我去向回家的归途。

SG Day 5

早上六点,我被闹钟叫醒,从长椅上坐起来。行人已经渐渐增多,有很多慢跑者。我睡眼惺忪地站起来,背上书包,然后来到旁边的金沙购物中心的洗手间内抹了把脸。

从购物中心走出来,天色已经开始微微变亮,我朝着鱼尾狮公园的方向走去。清晨在金沙湾畔跑步、骑自行车的人非常多。新加坡人会避开一天中炎热的时候,在早晨和晚上出来做户外活动。

来到鱼尾狮塑像前面的时候,太阳已经跃出地平线。金沙酒店的身影映衬着朝日的霞光,非常美丽。小码头上也聚集了很多摄影师,都拿着长枪短炮在拍摄这漂亮的朝霞和美丽的滨海湾。我拿着小小的适马DP1M,也开始一张接一张地拍了起来。

在鱼尾狮码头,各个角度的照片都拍了好多,当太阳升起老高时,我觉得是时候回去了。昨夜在金沙湾旁虽然睡了一觉,可是毕竟时间很短,现在我又感觉困意袭来,是时候回旅馆补一补觉了。

路上我又路过克拉码头,白天的克拉码头显得非常的平静,所有的酒吧都关门歇业,桌子、椅子都整整齐齐地排好放在路边。码头内的小轮船也都整齐地停好,仿佛从来没有开动过一样。我联想到晚上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场景,简直不像是在同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新加坡的白天和黑夜,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国度啊。

由于手机连不上网络,无法查询公交线路,我又实在困得不行,想要赶紧回酒店补一补觉,于是就拦了一辆出租车。当车子停稳后,我才发现居然拦到的是一辆奔驰,我想到之前在网上看的新加坡的出租车也分不同档次,高档车的收费会贵一些,但这时候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先回酒店再说。抵达后收费不到10新元,也不算特别贵。

回到酒店的房间后,我倒头便睡。一直睡到中午才起床。我感到有些饿,又不想出去再找吃的,就把随身带的一块压缩饼干给吃了。这时候有人敲门,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酒店的保洁人员,是一位中年阿姨。她问我是否有要换洗的衣服。

我一时没有听得太清,请她再说一遍。她看我像是中国人,就问我可以用汉语吗?我说可以。然后她就用汉语问我,是否要有要洗的衣服。

我一听她的口音,像是从中国过来的,就问她,你是从国内过来的吗。她说,是的我过来打工的。

在异乡的酒店遇到同胞老乡还是非常亲切,我连忙把她让进屋。我说我也是从国内过来的。

我又问她从哪里来的。她说从河南过来。我一听就更觉亲切了,我说我也是河南人哈。

她告诉我,你可别让酒店洗衣服,可贵了。我说是的,我的衣服都是自己洗的。

我问她到新加坡多久了。她说有一年多了。

我她问感觉怎么样。她说在这里打工还是挺累的,不过收入还算可以,一开始稍微困难一些,因为要交一笔昂贵的中介费,后来工作了几个月后,经验也有了,每月的工资也涨了一些。现在每个月都能存一些钱。

我问她在新加坡打工的华人多吗。她说很多,从中国过来的很多打工者都在新加坡做着最底层的工作,比如酒店服务生,餐厅的刷碗工之类的,基本上都是干体力活。他们做着最繁重的工作,却享受不到良好的保障和福利。比如新加坡本地市民,哪怕是底层,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能住得上组屋。而对于国外的打工者来说,往往只能六七个人合住一间很小的房子,即使这样,每个月的床位费也很贵。

她诉说着打工者的辛苦和压力。我渐渐感到新加坡这座光鲜亮丽的城市,其实也有它的黑暗和不公。我问她既然这么辛苦,那你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继续做工呢。

她说,在这里打工的确很辛苦,但至少赚的钱比在国内多。而且新加坡治安很好,比较安全,也不用担心被骗。

我问她在这边的酒店工作有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她说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非常挑剔的客人。总觉得你这也没做好,那也没做好。有次一位印度客人临走的时候,让她帮忙装箱子。本来这根本不是保洁员的工作,但她还是帮忙做了。那位印度人买了很多礼品,还有一堆衣服,都要塞进一个箱子。最后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箱子合上。

我听到这里感到气不打一处来,就说,下次你就告诉他这不是我的工作,让他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她无奈地笑笑说酒店有员工评价系统,客人给了差评后会影响到她的工资和薪水的。

闲谈中我想到,这几天自己的房间就是这位阿姨收拾的,突然感到有些过意不去。我对她说阿姨我的房间你就不用整理了,被子我会帮您叠好的,屋里其他的东西您也不用管,进到我房间里来就坐下好好休息一下吧。她说那可不行,酒店有规定的,我们不能坐在客人屋内。

我说什么五星级酒店,破规矩还不少。我告诉那位阿姨,我只是一普通学生,如果不是来新加坡开会,也根本不会住这么高端的酒店。甚至我还把每天酒店配备的免费茶包都装箱子里打算带回去带给朋友尝尝。她说我的推车里还有好多,你想要的话,我再给你多拿些,说着就从她的推车里面取出一个大包,给我拿了好多茶包出来。

我连声感谢,心想我能给她留些什么呢?突然想到会议主办方发的公文包,做工非常好,就留给她吧。于是对她说,我们来开会,会议主办方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公文包,我的箱子太满已经装不下了,就送给您吧。

在他乡遇到老乡,颇为不易,我很想再跟她多聊一会儿,可是她说这一层还有很多房间要等着去收拾,并没有很多时间。我表示理解,于是就送她出了房门。我又把房间里面比较乱的地方都收拾了一下,争取为这位阿姨多减轻一些工作负担。

下午新加坡又开始下起了暴雨,但我知道这雨不会下很久,于是开始计划等雨停了之后去哪逛一逛,之前在网上查到在新加坡的南面有一座小岛,叫做圣淘沙,是个看海的好去处,虽然时间已经不是很宽裕,但我还是打算去圣淘沙看看。

等雨稍微小一点时,我就背上书包拿起相机出发了。按照之前查好的公交路线,我一直坐到了新加坡的最南端——港湾站。下车后就是一座巨大的购物商场,一进门,看到很多星球大战的道具模型,还有乐高拼装的星战模型。最近这几天在新加坡到处都能看到星球大战的预告片和海报,为即将上映的电影做宣传。

出了这座商场,就来到新加坡通往圣淘沙岛的跨海步道,我来的时间很巧,在今年年底之前,这条自动步道都是免费的。我踏上步道的时候,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从步道的另一头出来时,雨已经停了。

我在圣淘沙入口处随便逛了一圈,发现这里的商业气氛也非常浓,基本上就是一个游乐场加购物中心。据说整个亚洲只有两座环球影视中心,其中一座就在这里。在购物中心的下方又有另一家赌场,新加坡好像一共只有两家赌场,一家在金沙湾,另一家就在这里,全部都是游客聚集的地方——新加坡政府的如意算盘打得还真精明。

无论是游乐场还是购物中心,我都不感兴趣,我想去的地方是海滩。作为从小到大都待在内地的人来说,我对大海一直充满了向往。之前在飞往香港的飞机上,我从一万米的高空俯瞰海洋,而现在我想从正常的视角看一看大海。

于是我找了一位工作人员,问他如何抵达海滩。他说你可以乘坐岛上的轨道交通抵达海滩,车站离这儿并不远。我按着他指示的方向走去,路上还遇到了一个当地的少年音乐团,由几十个小朋友组成,在指挥的带领下,演奏了一曲非常好听的圣诞乐曲。每个小孩头上都戴着一顶圣诞帽,看上去非常可爱。我站在一旁,直到把演奏听完才去搭车,此时天色已经渐渐变暗了。

小火车来到了海滩终点站。下车后,我直奔指示牌所标注的海滩方向走去。没多远就看到了海滩的入口,我快步走进去,一个小小的海滩公园就展现在面前了。沙滩的一侧摆了一排遮阳伞和长椅,另一侧就是不断拍打着海浪的大海。远处就是呈弧线状的地平线,只是在地平线的近处也能看到很多海上工厂以及来来往往的游轮。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污染,保证本土的环境安全,新加坡政府把一些化工厂迁往了海上。于是即使站在大海边,看到的也不是一望无垠的地平线,而是点缀着工厂的侧影和来来往往的大型船只。

但不管怎样,我总算还是近距离看到了大海,心情非常激动,我连忙把鞋子甩掉,光着脚跑进了海里。沙滩非常柔软,踩到上面像踩在一团棉花上面似的。海水的温度不高不低,有些温暖,非常舒服。我有点后悔忘记带游泳装备过来了,要不然就可以下到海里去游一圈。

太阳渐渐下沉,海浪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有时候没留神,一个浪花拍过来,就把裤子全都打湿了。我光着脚在海水和沙滩的交界处一路向前走,相当惬意。这时对面走过来一位印度大叔,请我替他拍几张照片。他做了几个非常搞笑的POSE动作,为了表示礼貌,我强忍住没有笑出声来。

夜幕降临,沙滩上的人渐渐少了,而沙滩旁边一家接一家的酒吧里面的人却越来越多。远处的沙滩还有几个舞台,有些当地的乐队正在演奏节目。这几日的经历使我发现,越是到了晚上,越是新加坡热闹的时候。

我顺着沙滩一直走,居然来到公园内的一座滑板场。这里有十几个少年正在互相切磋技艺,在滑板场的旁边是一座人造冲浪场,所谓人造冲浪,就是用马力强劲的水泵推出水浪来模拟海浪。一位马来小哥正在激流上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令人大开眼界。

我看时间不早了,就开始往回走,因为我还打算在一天的最后时候去小印度看一看。

我又搭乘小火车回到游客中心,在车上遇到一群新加坡本地的中学生,身着满是赞助商标志的运动服。听他们交谈,似乎是在圣淘沙参加一项水上运动比赛。看来新加坡青少年的课余生活还是非常丰富呀。

来到地铁站后,直接搭乘南北线,就可以抵达小印度。小印度其实就是指新加坡的一片主要由印度人聚集的地区,非常富有异国风情。我抵达时已经是夜半时分,可路上的行人依然不见减少,很多商店也都开着门。我路过一个蔬菜市场,还有很多卖鲜花的店铺。无论走到哪儿,咖喱的味道都挥之不去。空气当中也充斥着浓郁的香料味道,让你对这个地方首先留下了气味的印象。

新加坡是一个各民族各文化杂居的城市,既有纯欧洲的生活方式,也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像在这里一样充满异国风情的印度生活方式。我在小印度逛了几条街,最后来到一家24小时营业的大型超市,在里面买了巧克力和茶叶等不少东西,打算带回去给亲朋好友作伴手礼。从超市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这时路上的行人车辆才变得稀少起来。公交车是没有了,于是我就再次打了一辆出租回到酒店。

这次遇到的出租车司机非常健谈。我问他怎么这么晚了还出来跑车。他说并不是天天都出来,这只是兼职,他的本职工作是推销员,每周只出来开两天出租。

我说那你白天工作晚上开车,好辛苦呀。他无奈地说,那也没办法,新加坡现在的物价太高了。他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每个月的补课费就高达1000新元。不出来赚些外快,生活压力会比较大。我说中国的物价现在也涨得厉害,很多商品都是一年一个价,比涨工资的速度快多了。他笑笑说,看来哪里都是一样啊。

这位司机师傅也颇为抱怨新加坡的现任执政党。很直接地批评了这种专制统治,他认为新加坡现在的执政党在对其他党派的打压方面做的很不光彩,但他也承认,所有这类政治手腕都是通过合法渠道完成的,所以也没有办法。「合法」把这两个字在新加坡就可以说明一切了。

我们互相聊着或普通或敏感的话题,倒也颇有趣味。这位司机师傅让我联想到了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是那种又健谈又幽默的类型。能在半夜坐上这样一位司机师傅的车子,确实令人心情愉快。

回到酒店的房间后,我把买来的东西往桌子上面一扔,然后去冲了个澡,一回到床上,倒头便睡。这两天我一直有种没睡够的感觉,现在我要好好把觉补回来了——只要别睡过头超过了明天的退房时间就行。一会儿工夫,我就进入了梦乡。

SG Day 4

今天是会议的最后一天。在赶往会场的路上,再次经过地下通道的那个商场时,我拿起手机随便录了一段。没想到一位印度保安走过来说,先生能麻烦你一段时间吗。然后他找了一位华人工作人员过来。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就问他怎么了。那位工作人员请我向他展示我刚刚拍摄的视频。我把视频打开给他看,然后解释说,我只是随便拍拍。然后他看完之后也没有说什么,就还给我,说没有问题。我问他,这个商场不让拍摄吗。他说也不是,只是最近情况比较特殊。我问他是什么情况。他说不是最近巴黎发生了恐怖袭击么,所以最近的安防比较严格。我对此表示理解。

来到会场后,我先去听了一个专题演讲,是关于时序信号分类的问题。主讲人是伦敦帝国理工的一位教授。这个演讲的理论比较深,我没有听太懂,但是它的展示做得非常漂亮。演示结果非常形象化。

另外又听了几场MIMO专题演讲。这一天的大多数发言者似乎都是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不得不说他们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程度要比国内的学生高出不少,这可能就是学术规范严格要求之下的结果吧。

中午吃饭的时候,又碰到两位电子科大的校友,其中一位还是是资环学院的老师,现在在南洋理工的实验室做博士后。她跟我之前认识的黄同学刚好就在同一个实验室。我问她是如何来南洋理工的。她说是通过青年教师的进修项目申请过来的。

下午的会议开始了,我去听了一个高效率利用通讯能源的演讲。这篇演讲的主题是如何高效率地利用通信的能源系统,说白了就是如何省电。主要用到的方法有三个,一个是利用诸如太阳能或者风能来主动产生电量;第二个方法是采用无线电力传输来为移动用电器供电;第三个是智能网络,通过合理地调度通信设备来达到电量利用的最大效率化。这篇演讲结束后,我又去参加了一个Workshop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是关于软件定义网络,比较有意思的是,主讲人并没有单纯地讲,而是让参与者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拿出来,实际地编程,跟着他的指导来搭建一个可用的网络系统。主讲人是个年轻的小伙子,非常活跃,在会场当中来回穿梭,解决大家的各种问题。我之前没有参加过这样的研讨会,这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感觉真正的学术研讨就应该是这样,而非冷冰冰的一个讲一个听。

中场休息的时候,我又再次遇到黄同学,他说他的报告在最后一场。我开玩笑说你这是压轴戏啊。他问我开完会后有什么打算。我说想去南洋理工看看,毕竟来一次不容易,南洋理工这样的名校是很想去见识一下的。他说那你可以等我做完报告后跟我一块回去,我领你在校园里面转转。我说,那敢情好。于是接下来我就到他的分会场,等他做完报告然后跟他一同回南洋理工。

黄同学是电子科大光电学院的,这次报告的题目是关于一种半导体材料。实验部分做得很充分,报告也很顺畅。他说为了准备这次报告,他花了一周时间来排练。

报告结束后,黄同学和另一位印度同学,加上我,一共三人一起出了会场赶往地铁站。那位印度同学跟黄同学是在同一间实验室,目前是博士二年级,非常健谈。我问他是否印度现在也很炎热,他回答说不,还是新加坡的冬天更暖和……

我们在市政厅站换乘了东西线,然后就一路向西驶去。黄同学告诉我,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国立都在新加坡的西面,离市区比较远,尤其是南洋理工,需要一直坐到几乎地铁站的终点,还要再转乘一趟公交车才能抵达。

来新加坡坐了几次地铁,我注意到新加坡的地铁乘客流量很大,但是并没有安检,他们怎么保证地铁的安全呢。黄同学说他也不知道,但是这里的治安的确很好,尽管没有安检,也看不到一个警察,但却极少有犯罪事件的发生。我想可能对于新加坡本国人民来说,严刑峻法本身的威慑力度已经足够了。这里通常的治安条款就是罚款,比如在公共场合抽烟,或是在地铁上面吃东西喝饮料,这些都是不允许的,一旦被查出来会处以高额的罚金。这种罚款是结结实实的,所以对人们的约束力度也很强。有人戏称新加坡是一个罚款城市,或许的确如此。

此外,我想这跟新加坡的教育环境所塑造的居民道德素质比较高也有关系,因为在城市中你很少能看到警察或是监管人员,而市民们基本都能做到恪守社会法则,不越雷池一步,这点的确很让人佩服。就拿遵守交通规则来说,举个小例子,有一天晚上我在返回酒店的路上,经过一条小街道。在一个交叉路口旁,有一个摩托车骑手在等红绿灯,此时是夜半时分,路口两边没有一辆车子来往,也没有交警在一旁执勤。这个时候他完全可以一踩油门冲过去。但他并没有,而是一直等到几分钟之后绿灯亮起,他才启动车子,疾驰而过。所以即使是一个内心狂野的摩托车骑手,在面对交通规则时,也会自觉遵守,不擅闯红灯。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闯红灯的现象,在新加坡这几天,我也曾看到有行人在红绿灯刚刚变色时,急急匆匆地冲过马路。但是这种情况我只在步行者身上看到,从来没见机动车闯红灯。这也可能是由于对机动车的处罚力度更大吧。

另外一个让我感叹的地方就是,在新加坡市区,无论在哪个地方,永远是车让行人,而不是人让汽车。这一点让我在刚到新加坡时曾一度不适应,有一次我走到一条小路口,从交叉方向驶来一辆轿车,在离我还有20米距离的时候,它就开始放慢速度,我也站住,像在国内一样,等它过去。然而这辆车子在接近我10米的时候,速度愈发地变慢,最终在离我几米的地方停下,并且示意我先走。我这才明白原来是它在给我让路。后来经历的次数多了,我才发现,在新加坡无论是在哪个路口,如果没有红绿灯的时候,机动车永远是要给行人让道的。对于早已习惯在国内汽车与行人抢道的我来说,简直感到有点受宠若惊。

列车行驶了40多分钟,经过了一排又一排的组屋,终于抵达了先锋车站,也就是东西线的倒数第二站。此时太阳已经快要落下,夕阳的余晖洒在路面上,一片金黄。我们又搭乘了一辆公交车,在行驶了四五站之后,就进入了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区,我是直到进入校区才意识到已经身在南洋理工之中了,它的校门非常不显眼,只是在一个草坡上竖着一块石牌,上面刻着南洋理工的校名。

我们下车后,路对面就是黄同学的宿舍楼,楼下有一个小花园,还有一个小湖,湖上修着一个凉亭,几位印度同学正在里面上自习,我跟着他进入楼内,楼道内非常干净整洁,也很宽敞。他的房间不大,设施却一应俱全,这里还住着另一位室友,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同学,在这里读硕士。

他把东西放好后,我们就出来了,下到南洋理工大学的校园内。黄同学领着我,向山坡上面走去。途中我注意到,沿途路边都有一排长长的遮阳走廊,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公交车的候车站,后来发现这遮阳篷从道路的一头延伸到另一头。我问他是不是因为新加坡的雨水和日照都很充沛,所以在步行道上就修了这样的遮阳走廊。他说应该是,因为这样的遮阳走廊遍布南洋理工整个校园。

南洋理工建在一个山坡上,地势起伏比较大。在经过一排别墅一样的建筑群时,黄同学告诉我,这一栋栋小楼就是南洋理工的本科生宿舍。我有点不敢相信,问他这个高端宿舍楼的住宿费一定很贵吧。黄同学说南洋理工对新加坡本国人有优惠政策,住宿并不贵。

又往前走了一段,我们来到了理工学院区,这里的楼编号都非常有意思。通常教学楼的编号是以整数排列的,而对于电子工程系的大楼来说,却是精确到了小数点后面的一位,比如1.1楼,1.2楼,或者2.1楼,2.2楼,颇有极客范儿。

我跟着他进入了这栋大楼,他告诉我这栋楼的楼层命名也很有意思。由于是依山而建。所以往往从道路走过来,与道路齐平的是顶层,而南洋理工将之命名为第一层,往下一层则是地下一层,以此类推。

我跟着他绕过曲折的走廊和楼梯,来到他的实验室,刷卡进入后,里面是一排一排的写字台,每张桌子上面都放着电脑,整个房间非常明亮。他说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室。乍一看这里和我们的教研室很类似,都是一张一张的格子间。不过很显然这里的设施更完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放在房间的一角,看上去维护得很好。正对门口的墙壁上挂着一个应急医药包。房间的地板也是防静电的那种材质,走在上面也不会发出很响的声音。屋子里面其他同学正在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很安静。

这时黄同学跟一位同学打招呼,我注意到那正是今天遇到的另一位电子科大校友,那位资环学院的年轻老师。她也热情地过来招呼我们。我们来到大门口。详细聊了聊这个实验室的情况。那位老师姓杨,她告诉我,南洋理工的电子工程系的科研项目非常多,因此各种研究员、博士后的需求量也很大,这里面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快,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研究员或是博士后入职。她说在这里博士后其实就是一份打工的工作。

南洋理工在培养学生和对待研究员是分开两种不同的方式处理的。对于学生来说,比如研究生或是博士生,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科研,如写论文,辅助研究,发表论文,顺利完成答辩。而对于研究员来说,他们的主要工作则是做项目,博士后的研究情况也是跟着项目走,不像研究生会有比较硬性的论文方面的压力,只要项目顺利结题,作出阶段性的报告即可。因此研究员和博士后的工作将更为具体化。

我问她在这里具体做什么,她回答其实跟读博时也没有太大差别,还是做仿真,调程序,写代码,写报告。唯一的不同就是没有了读博期间那种实实在在的论文压力,精神上面会轻松一些。我问她申请这里的博士后都有什么要求呢。她回答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硬性要求,最重要的是你的专业方向要与当下的项目比较契合,这样的话项目负责人就会比较愿意要你,你也就容易进来。至于具体的语言或是文章方面的要求,还算比较灵活。对于学生来说,文章数量当然是越多越好,质量也是要有保证的。

我又问她南洋理工的电子工程系是如何培养博士生呢。她回答南洋理工的教授其实很少,大多数是副教授或助理教授,但是所有的老师都有资格带博士生。学生的课题选择将会比较重要,会经过慎重的考虑,选择一个具体的方向,依托学院的良好硬件设施和资源,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学校方面虽然对学生的论文数量没有硬性要求,但是在导师这一块就会有隐形的推力,学生本身也会感到来自论文的压力。毕竟周围都是优秀的人,你如果不做出优秀的工作,自己都会感觉过意不去。

许多时候,我想优秀的实验室的工作者或是学生,都应该是这种心态吧。真正做出高水平研究的实验室,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外界的压力,往往这种推动力是来自自身,是来自自己对学术的追求,以及那种在周围都是优秀同仁的环境下,如果自己不做出同样优秀的工作都会感觉说不过去的压力,往往就是这样。

黄同学也补充道,其实南洋理工在管理实验室方面很有些类似企业管理,会尽量做到人员的专业化。比如办理各种公务杂事上面,实验室会专门聘请专业的人员,如会计、账务秘书,来专门处理实验室的账务情况。学生要办理什么杂事,也会有专门的老师来负责,学生只需要把必要的资料提交上去,后续繁琐的诸如填写表格申请之类的工作,就交由专业人士去处理,速度又快又不会出错,节省了大量时间,学生也可以集中精力去做科研,实验室也变相提高了生产力。这样专事专办,双方获益,皆大欢喜。我想要是国内的高校也能这么办就好了,那将会节省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多少的效率,以及避免多少的官僚主义啊。这就是专业和业余的区别吧。

从实验室出来后,夜幕已经降临,黄同学说我们去吃个饭吧,于是我就跟他来到了南洋理工的一家餐厅,人并不多,很多窗口也已经关门。黄同学是成都人,于是他来到一家川菜窗口点了两个川菜。吃饭时我问他有没有读博的打算,他说目前暂时没有,因为虽然南洋理工对博士生没有什么硬性的要求,但隐形压力也很大,读博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好走。此外,对于他这个专业,他觉得硕士毕业之后就去就业已经很好。新加坡本地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尤其是IT方面的专业,通常收入都会比较可观。我问他已经打算留在新加坡了吗,他说那也不一定,但是毕业之后会先在这里工作两年再说。

出了餐厅,已经是晚上八点多,我说该回去了,谢谢你这一路陪我参观了整个校园,让我大开了眼界。黄同学说不客气。他领我来到公交站。很快来了一辆公交车,我们就互相告别了。我想如果我有机会来这里继续深造的话,说不定还会再次遇到他。

再次坐上东西线的地铁,这次一路向东行驶,我想现在时间还不算太晚,就到唐人街看一看吧。新加坡的唐人街又称「牛车水」——在新加坡的初期,这里的淡水全部要靠牛车拉进来,牛车水因此得名。

列车上我座位旁边坐着两位同胞,听她们交谈的口音像是东北人,我问她们是来旅游还是工作。其中一位说是来这里工作,已经有七八年了。我又问如果去牛车水的话该怎么转车呢。她说刚好她也要经过那一站,让我跟着转车就行了。于是我们就一路闲聊起来。她说来新加坡打工其实挺辛苦的,每天从早上干到晚上,一刻都不得闲。虽然收入还可以,但是生活压力也挺大。她说为了省钱,她每天都是自己在家里做好饭然后带到上班的地方吃。新加坡的流动人口非常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大陆的打工仔。新加坡本国人基本不去干底层工作,这些工作基本上都交给了外国的打工人员去做。外来务工者已经成为了新加坡不可忽视的一支劳动队伍。她本人就是商店的售货员。我问她每天都要这么晚下班吗。她说也不是,比较忙的时候就会下班得比较晚,多卖点货物多赚点钱。

列车到站后,我就同她道别了。出了车站。顺着电梯往上走。一出门,就能看到一幅热热闹闹的景象,一整条街两边都是餐馆、小店铺;临街楼房并不高,但是悬挂着琳琅满目的招牌,看上去略显杂乱,却又非常接地气,可能所有的唐人街都是这个样子吧。

牛车水以饮食和小工艺品著称,一路走来,道路两边是各种各样的小店铺,许多市民游客在这里享受美食,说笑声从四周传来,使得这里的气氛颇为活跃。我一路走一路拍,不时有食客向我打招呼。如果忽略这里众多的外国人,这条街和国内的夜市一条街也没啥区别。

在一家工艺品商店中,我挑选了一些冰箱贴钥匙扣还有贺卡,打算回国后送给亲朋好友。在牛车水逛了两圈后,我想现在回酒店时间还嫌早,而且看地图这里离滨海湾挺近,不如我再去那里逛一圈吧,于是我就循着地图朝滨海湾方向走去。

谁知地图上看上去不算很远的两点,走起来却绕了不少弯路,直到将近午夜时分。我才来到湾岸旁。购物中心依然开着门,只是所有的店铺都歇业了。

我绕着金沙酒店转了一圈,从下往上望上去,虽然不像从远处看去那么风格奇特,但也显得非常雄伟。我来到了双螺旋桥的一端,正前方是那个莲花形状的艺术科学博物馆。这里依然有不少行人和游客,还有晚上出来骑自行车的,一队一队从我身边呼啸而过。我注意到新加坡人的夜生活真是丰富异常,在白天他们总是神色匆匆,急急忙忙地赶路,甚至在电梯上也要跑着上下仿佛时间不够用似的,可是一旦到了晚上,他们的生活节奏就一下子慢了下来。几乎每一条街都有几家酒吧,每一家酒吧都坐满了客人;有不少街边还有一些乐队表演,把整个新加坡的夜晚衬托得热热闹闹,像是一场没有终结的宴会。

新加坡市民也喜欢在晚上出来运动,可能由于白天的气温太高,所以白天在街上通常不会见到神色悠闲的人,而一到了晚上,公园内、街道旁到处可以见到身着运动装的人在慢跑散步或是骑车。新加坡的白天和黑夜真是迥然不同的两种生活节奏啊。

滨海湾本身的夜景也非常漂亮。白天还看不出它的美丽,但是到了晚上,周围大楼的灯光映射在滨海湾内,显得光彩异常。海湾的一面有金沙酒店和博物馆,另一面则是CBD区,一幢幢高楼大厦排在一起,共同划出滨海湾的天际线。海湾内连着新加坡河,不时有一艘小船从河道内滑过,有些船本身就是一家酒吧,装点得五光十色。

新加坡的天气到了晚上,也渐渐变得凉爽适宜起来,不像白天那么酷热。总之新加坡的整个环境到了晚上突然都变得非常的温和。这个城市的所有精髓似乎是在晚上,而不是白天。

接下来我打算去见识一下新加坡的赌场,新加坡的金沙赌城就在金沙酒店旁边的购物中心内。有意思的是,这家赌场对外国游客是免费开放的,只需凭护照就可以自由进入,而对于新加坡本国人民来说,则必须先缴纳100新元才可以进入。这一招也够聪明的,既能创收又能防止本国人染上赌博的恶习。说起来新加坡的色情业也是合法的,采用的也是与博彩业类似的处理手段,限定在一小片区域内,限定特殊的职业人群,还要加以极其严格的监管,总之就是赚钱、管制两不误,确实是彻彻底底的实用主义。

来到赌场门口,首先看到的是各大银行的ATM,看来每天这里的现金需求量是不会小了。在存包处把书包寄存了之后,我就拿着护照排队进入赌场。入口处有保安极其严格地检查护照,确保你是外国游客,才准进入。

一进入大门,喧闹激昂的声音和气氛就迎面扑来,一楼的大厅挤满了人,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赌博道具和赌台。荷官们一个个面无表情动作矫捷,赌客们群情激昂,一局接一局地玩着。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个阵势,甚至之前在电影上所见到的和现在亲眼所见也有很大出入,顿时就被惊呆了。

这个赌场面积非常大,一共有四层。第一层是非禁烟区,玩家们可以在这里任意抽烟,二层是禁烟区,而三层以上则是专属会员区。我之前不知道,想要进去的时候被门卫拦住,问我是否是会员。我这才意识到,原来赌博也分三六九等,在下面两个广大区域内的,只能算是小玩家。

即使是「小玩家」,当赌性发作时,其玩的数额之大也是令人咋舌。我看到一个21点的桌面上,一个看上去也就30多岁的小哥,每一把都是200新元的筹码——换算成人民币就是900多。每一局都是200,要么输给庄家,要么赢回来,每次这位小哥都是面不改色,输了就输了,很快地再次甩出200块的筹码,一轮接一轮,几分钟之内目测就有几千块钱的损失,我在旁边都捏着一把汗,他看上去却镇定自若,像没事儿人一样。

也有玩得情难自已的,在另一个不知是什么名字的赌桌上,有几个像是游客的女玩家小心翼翼地下筹码,赢了之后大惊小叫,输了之后又怨庄家没有给她们好运气。庄家也只是笑而不语。

另一个比较令我惊奇的是,我在赌场内发现了不少年纪颇大的赌客,他们玩的数额都不大,但却全神贯注,好像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一局的游戏上面,仿佛把所有的运气都压在了这一把赌牌上面。一旦输了,免不了唉声叹气,但是很快他们会换一个台桌接着玩下一把,赢了之后又兴高采烈,一副幸福洋溢的样子。我想,人真是欲望的俘虏,即使有了一辈子的生活经验,依然无法避免这物欲的诱惑。

赌场里是禁止拍照的,但是我决定冒一次险,把这难得一见的场景记录下来。我把手机的摄像头悄悄掩在两手之间,然后打开摄像,一路走一路拍,跟一个卧底记者似的,录下了整个赌场的情况。当然心里还是有些害怕,不过还好从头到尾都没有被发现。我也抓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在卫生间内把照片暂时转存在其他文件夹内,以防止如果被保安察觉让我删除照片时,还能留有备份。我不知自己为什么要冒这个险,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可是我当时的确非常想这么做,并且这么做成了。

我在赌场中逛了两圈,找到了自动饮料机。像我这样进来纯粹观光的家伙,最大的收益就是可以免费喝饮料,这里有七八种饮料,任意享用,完全免费。我在赌场中逛来逛去大饱眼福的同时,也把这里的饮料喝了个够。

从赌场出来后,我又在空空荡荡的金沙购物中心逛了一阵子,这个购物中心的修建也蛮有意思,居然在室内修建了一条河道。在河道的两旁不时有拱桥跨越,在河道上也有一些茶馆、咖啡馆。这一切都囊括在这个巨大的穹顶式建筑内部。

我来到购物中心的顶层露天阳台上,从上向下俯视整个滨海湾。我在这里把相机支好,又拍了好多张照片。

再次来到楼下后,已是凌晨四点钟,我走在海湾岸边,开始觉得倦意袭来,但此时我又不想回酒店。我想反正现在离日出也仅有几个小时,不如等在这里,当朝阳升起时,赶往码头抓拍几张照片。但我又确实困得不行,恰好此时我注意到在岸边的长椅上,有不少行人正躺在上面睡觉,在下面的木板走道上也有几个人躺在那里睡觉,有些似乎还是有备而来,带着垫子和枕头。我一想,现在的气温不冷也不热,既然别人可以在这里睡觉,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此时我完全没有担心安全问题,因为这几天从我自己的经历和与同学以及新加坡本地人的交流中,我确信新加坡的治安非常好,夜晚在城市游走是一件很安全的事情,像这样的繁华地带更不会发生危险。现在又亲眼看到这么多人在此过夜,心里就更没什么顾虑了。于是,我也找了一个远离道路的长椅,把书包垫在脑袋后面躺下,定好闹钟,然后就沉沉睡去了。

当然在户外睡觉不可能非常安稳,况且即使是在深夜,周围偶尔还会有行人经过,有时是购物中心的保安,他们似乎对我们这种在滨海湾过夜的人群已经见怪不怪了,也不来打扰我们。于是就这样,在2015年的冬天,我在新加坡滨海湾旁,躺在岸边的长椅上过了一晚。由于气温非常舒服,还有阵阵海浪声在耳畔,很快我就进入了梦乡。

这次的滨海湾过夜经历,可能是我这次旅途中最意料之外的经历了。这次过夜的经验也给了我一个启发,让我突发奇想,如果打算省钱到极致的话,其实来新加坡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节省住宿费,因为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宜,尤其是晚上,既不冷也不热,根本不用担心着凉;此外对于安全问题,也丝毫不用担心,新加坡的治安之好,使你即使三更半夜走在一条偏僻的街道上也绝不用担心会遇到抢劫或是别的什么危险事件,这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两个条件凑到一起,似乎使得在室外过夜并非看上去那么疯狂。当然这只是我的突发奇想,是否真的可行我心里也没谱,毕竟我只有这唯一的一次经历。不过所谓穷游精神,有时候不正是指这种略显不靠谱的做事风格么。